7月,Windows 11一举成为世界第一桌面操作系统,微软的用户量再创新高。Win11市占率上去了,微软却没有急着逼更多用户升级,反而体贴地为Win10用户提供了额外一年的免费安全更新通道。不过,看似“佛系”的微软,最近却在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上砸下重金——买“屎”。
没错,这不是玩笑。微软真的签下合同,未来12年要从Vaulted Deep公司采购490万吨有机废料,总价高达17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22亿元)。这些“有机废料”其实就是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、污水、农作物残渣等。
---
买“屎”背后:为AI买碳排放权
也许你会纳闷,大公司烧钱买这些东西干啥?其实说白了,是为了“碳中和”,也是为了让AI能继续“嗨”下去!
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无论是大模型训练还是日常推理,背后都离不开庞大的电力消耗。以GPT-3为例,光一次训练就要消耗1287兆瓦时的电,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同时跑20万英里的总电量。GPT-4、GPT-5能耗更是惊人。巨大的能耗带来的,是同样巨量的碳排放。
微软自2020年立下“碳中和”大旗,承诺到2030年实现“碳负排放”。但现实是,2023年微软的碳排放量比2020年还增长了23.4%。如果不采取措施,既难以兑现承诺,也难免被环保组织和公众指责。
---
Vaulted Deep的“埋屎术”:新型碳捕捉思路
传统有机废弃物处理,不管是燃烧还是堆肥,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甚至甲烷,不但加剧温室效应,还可能污染水源。而Vaulted Deep走了一条新路:把这些废料粉碎混合,制成糊状,直接注入1.5公里深的地下隔绝层。这种方式能极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起到“碳封存”的作用。微软购买这些“埋屎服务”,本质上就是购买碳排放抵消额度,为AI业务扩张提供“绿色通行证”。
---
AI要发展,“碳指标”成刚需
AI产业的繁荣离不开能源,而能源就等于碳排放。微软作为GPT背后的重要推手和OpenAI最大商业伙伴之一,自然要为自己庞大的AI计划“铺路”。这场交易的背后,实际上是科技巨头们用钱“买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。
此外,微软在AI+云服务领域的营收也是水涨船高。2024财年,微软Azure等云业务收入高达1374亿美元,占公司总营收的44%,增速达23%,成为微软最赚钱的板块。AI的每一步扩展,都离不开云计算和强悍的数据中心。而算力越多,碳排放越大,也意味着“碳指标”变得愈发稀缺和重要。
---
“自家AI不争气,左手倒右手一样能赚钱”
有网友调侃,微软自研AI大模型相比OpenAI还有不少差距,但微软仗着10多亿Windows用户的底盘,把Copilot、GPT等AI能力全都嵌入到操作系统、Office全家桶和Edge浏览器中。即便自家AI不“顶流”,手握OpenAI 49%利润分成权,依然能将最前沿的AI搬进自家生态,牢牢把控AI时代的入口。
Copilot Pro、企业版Microsoft 365 Copilot、Copilot Studio等增值服务,已经为微软带来了不菲的收入。再加上Azure AI云服务“卖铲子”的生意,无论客户最终挖不挖到“金子”,微软都稳赚不赔。
---
总结
或许有人会笑微软“花大钱买屎”,但在AI与环保“双重压力”下,这种“另类”操作其实极具前瞻性。与其说是买废料,不如说是为AI业务持续扩张买下未来的“通行证”。希望微软在AI和环保齐头并进的同时,也能多花点心思优化下Win11,不然,网友戏称的“埋屎造屎”,就不只是个段子了。
配资门户网网站,在线炒股配资开户,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