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绝对想不到,一位美国军官最近提出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战略:万一和中国开战,美军不仅不应该摧毁中国的港口,反而要像保护自家财产一样保护好它们。
这位名叫米卡·奈多夫勒的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上尉,在其文章中颠覆了自B-17轰炸机时代以来美军“摧毁敌方战略基础设施”的传统逻辑。他的理由很现实——在iPhone、稀土甚至农产品都深度依赖中国制造的今天,彻底摧毁中国港口将会让全球经济陷入瘫痪,即便美国获胜,也将面临一场“得不偿失”的胜利。
奈多夫勒为这个困境指出了一个出路:对中国港口进行“可逆性破坏”。他的设想是,精准打击港口的起重机、铁路站场、储油罐等子系统,让港口暂时停止运作,但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。
这样既能在战争期间削弱中国的后勤能力,又便于战后快速修复,迅速恢复贸易往来。 这种思路背后,是承认了中国拥有全球第三大核武库的现实,任何中美冲突最终都可能以谈判告终。
与此同时,奈多夫勒提出了另一个更为激进的方案:动用美国陆军力量夺取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港口。 数据显示,中国在全球129个港口项目中拥有投资或参与运营,这些散布各地的港口成了美军的潜在目标。
特种部队突袭、外交官员与东道国协商,这些非传统军事手段可能比导弹打击更具战略价值。 但这一步棋暗藏政治风险,强行扣押他国境内的中国资产将引发主权争议。
奈多夫勒的构想并非孤立存在。 特朗普政府今年以来已采取实际行动,试图将中国从全球海运版图中挤出去。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贝莱德财团以228亿美元收购长和系旗下全球43个港口资产,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核心港口。
巴拿马运河承担着全球6%的海运贸易量,中国21%以上的货运量依赖这条航道。 这笔交易意味着,未来中国商船可能面临限流、加征费用甚至数据监控等风险。
美国对中国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也虎视眈眈。 这个被称为“欧洲南大门”的地中海重要枢纽,自2016年被中远集团收购67%股份后,已从亏损边缘崛起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。
消息人士透露,华盛顿的计划很直接:要么支持美国企业买下中远公司手中的港口股权,要么通过制定新的海关措施和监管制度来达到掌控目的。从今年10月14日开始,美国将对中国经营或拥有的船舶收取“海运服务费用”,起始标准为每净吨位50美元,并计划在三年内递增至140美元。 这一政策明显旨在削弱中国海运竞争力。
美国港口战略具有系统性特征,其“节点削弱”战略包含三大支柱:军事胁迫、政治讹诈和资本侵吞。 美国防长曾访问巴拿马,提出要排除竞争对手在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,并威胁可能重新启用巴拿马的前美军基地。
与此同时,美军在巴拿马周边已部署7个军事基地。 在政治层面,特朗普政府加速推进对华海事、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。 资本层面,美国财团在全球范围内批量收购战略港口。这场港口控制权争夺战已超出商业竞争范畴。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报告显示,中国投资的港口超过90个国家,从希腊到巴基斯坦,从斯里兰卡到巴拿马,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海洋网络。
美国智库2024年报告指出,中国在全球投资了129个港口项目。 而美国海军估计,中国的造船业产能是美国的230倍以上,这意味着在发生冲突时,美国将处于不利地位。
奈多夫勒的设想在美军内部也遭遇质疑。 前陆军中校朗尼·亨利尖锐发问:在空军和海军已经拥有大量导弹的情况下,陆军再增加几十枚导弹究竟能带来多少边际效益?
亨利还质疑了夺取海外港口的价值,认为如果传统海上封锁就足以切断中国贸易,这种高风险行动的实际意义有限。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美军若强行夺取中国在第三方国家的港口资产,将不可避免地侵犯他国主权。
美国军官的提议反映了这种战略思维的转变。 但与此同时,美国正在通过资本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系统性争夺港口控制权。 从地中海到加勒比海,从欧洲到亚洲,美国资本的收购触角正延伸至各个关键水道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门户网网站,在线炒股配资开户,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